一、通过自贸区协定的签署,利用现有的中国产业园区与对方建立双边对等产业园区
中国未来将更多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中国将作为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产品输出国长期存在,双边贸易因为关税降低或几乎为零,双方在国际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必将扩大双边的贸易量,但笔者认为双边贸易必须要有抓手,就是建立双边产业园区。
如中韩自贸区协定签订后,能否在中国建立一个“韩中产业园”,那么对等中国在韩国建立一个“中韩产业园”,双方将自己最具有竞争力产品和产业在各自产业园中通过企业建立起来,参与对方的市场和竞争。
以此类推,中国与其他任何国家达成自贸协定后都将建立双边产业园,必将推动中国在世界各国建立自己的产业园,也必将吸引世界各国在中国建立自己的产业园,那时中国将其建交的国家成立160多个中国产业园,同时对等这些国家也将在中国建立160多个产业园。
中国已有的省级工业园、产业园以及各类园区就有上千家,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可在现有成熟的产业园区中挑选一批符合国际产业园区要求,提供给对等国家打造双边产业园,一方面实现了现有产业园区的升级与转型,同时中国与自贸协定国家还建立了姊妹产业园。
二、发挥行业协会和NGO组织的积极性,建立双边产业园区
中国有行业协会、学会和各类NGO组织有数千家,每个行业组织都有若干的行业内企业成员,拥有者丰富的会员资源,在行业内,提供信息和交流平台,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如何发挥好行业协会和相关NGO组织的积极性、能动性,对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双边自贸区,尤其是在其执行层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行业协会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和中立性,在国际上特别是商业贸易往来,行业协会等NGO组织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企业本身的作用,同时国内很多行业组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也相应的与很多国际上同行业的组织建立的姊妹关系,国际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中国政府可发挥行业协会和NGO组织作用,推动双边产业园的建设,如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等等行业组织,都可以组织其下属会员形成产业联盟与其对等的国家建立中国产业园。
三、充分发挥目前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加速双边自贸区的谈判,将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省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对等产业园区试点,并享受自贸区的成果。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路一带”已成为中国的长期战略目标,目前在“一路一带”的战略节点中参与或即将参与的有50个国家,涉及到东北亚、东南亚以及整个欧亚大陆、甚至非洲地区,对中国再次腾飞,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中国的产业和优质的产品带入到这些国家,又如何将这些国家的优质产品引入中国,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双边自贸协定的谈判,与“一路一带”的50个国家建立双边产业园区试点,根据各国不同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将中国的产业园区引入“一路一带”的50个国家,同时也将50个国家不同产业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中国,并落户到中国参与“一路一带”中西部省份,同时享受自贸区的成果。
四、通过双边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通过双边自贸区建设,建立双边产业园,最重要的是市场,“以市场换资源,以市场换制造业,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人才”是双边贸易的基础,一切围绕双边市场需求,发展双边产业园,才能可持续发展。
如果双边国家已有现成的市场,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双边贸易产品特点,重点打造各自的产业园;如果现阶段没有市场,双方要培育市场,如高铁,很多在“一路一带”的战略节点的国家,没有规划,也没有资金,那么中国可在资金和规划方面帮助这些国家培育市场,如果将部分高铁产业链的制造业搬到这些节点国家,可能会加快这些国家上马高铁,同样其他产业也可以同样布局。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形成的13000亿过剩产能,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庞大市场杠杆,通过双边产业园建设,实现转移,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将中国的钢铁、水泥、建材、高铁等制造业可以通过培育对方市场输出发展中国家,等同与西亚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在矿产、资源、绿色农产品(15.58, 0.34,2.23%)、手工业等建立相应产业园输入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与东北亚日韩、欧美发达国家可在节能、环保、绿色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提升中国产业园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双边贸易区以“双边产业园”为中心,将双边贸易、物流、技术研发、人才交流等一同并入建设发展,最终通过金融手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届时将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大物联网,实现真正意义的“一带一路”大战略格局。